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带娃路上,别人哪句话,会让你瞬间泪奔?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9/18

带娃路上,别人哪句话,会让你瞬间泪奔?

  CC刚出生的那几个月,我感觉自己特别敏感脆弱。

  有的时候带娃再苦逼、再心酸,也没掉过泪,但是旁人的一句话,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瞬间崩溃。

  有人说带娃路上,最让人崩溃的不是永远忙不完的琐事、不是24小时连轴转的辛劳,恰恰是身边人,漫不经心的一句话。

  完了人家可能也一副委屈:怎么还不让说了,我也没说什么啊?

  很多时候说者并无恶意,但依然句句雷区。

  就像有什么神奇的开关一样,一碰到,或让你委屈的泪如泉涌,或让你生气的原地爆炸。

  这些引爆妈妈们负能量的炸药包,你遇到过几个?

  激发负能量从来不是咱的主旋律,作为一个正经的母婴号,散发正能量才是啊。

  今儿C妈就暂代一下排雷小队长,把这些随时可能引爆的小地雷,提前给大家排一排。

  关于母乳

  开奶初期——(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哎!怎么还是这么少(没有)啊?”

  多少妈妈一听到这几个字就顿觉日月无光啊。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娃,一边是用尽浑身解数帮你下奶的亲友团。

  谁都没有错,但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足以让妈妈们泪奔。

  这眼泪中有委屈、有无奈、有对自己的恨铁不成钢、也有对自己无尽的怀疑。

  但也只能,任由婆婆妈妈给你灌各种大补汤,任由七大姑八大姨甚至陌生人围观甚至按摩你的乳房。

  怎么破?

  事实上,又有多少人知道,大部分妈妈,要从第三天起,才开始有乳胀的现象。

  健康足月的宝宝,出生时身体已有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加上胃容量小,只吃分量很少的初乳也是足够的。

  初乳是非常浓缩又完美的给头几天的新生儿的食物,从营养密度到量都是完美的。

  而真正刺激母乳最好的方法:一是让宝宝尽早的与妈妈接触,皮肤接触会让妈妈分泌更多的促进下奶的荷尔蒙;二是让宝宝勤吮吸,刺激泌乳。

  喂奶中期——“是不是奶不好啊?”

  吃了这么久都没吃饱,是不是奶不够啊?

  吃完了睡了这么一会又醒了,是不是奶水稀啊?

  你家孩子这么瘦,是不是奶没营养呀。

  怎么破?

  与其被这种言论压得委屈掉泪,不如用靠谱的知识武装自己!

  如何判断娃有没有吃饱?(看这篇)

  如何判断什么是有质量的前奶后奶?(看这篇)

  有了靠谱的理论作支撑,咱才不会因为一两句闲话就轻易质疑自己的奶有问题,就算有问题也都能轻松地迎刃而解啦!

  即便不怼回去,自己也不用闹心不是?

  喂奶后期——“你怎么还不断奶啊?“

  娃吃饭这么不好,就是因为没断奶,总是想着那口奶,怎么好好吃饭啊?

  母乳过6个月就没营养了,赶紧补充奶粉吧!

  身边总有这么一群替你操碎心的人,娃小的时候就怕你没有,大一点了就怕你喂起来没完。

  怎么破?

  母乳到任何时候都是有营养的,所以在母乳喂养过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喂胸前奶,这个真的可以有!

  关于喂不喂、喂多久、怎么喂,都是妈妈和宝宝的决定。

  关于睡觉

  ”明明不困你妈非得让你睡觉!“

  娃眼睛睁的大着呢…

  她不困…

  这不刚醒么。.

  咋又要睡觉了…

  玩孩子的总觉得孩子睡得多,带孩子的只嫌孩子睡得少。

  当你跟孩子大战了300个回合依然没有撂倒他的时候,很多长辈会丢给你这句话“不想睡就是不困呗,还非得逼着睡”。

  简单的十四个字,不仅不认可你捕捉到的睡眠信号,反而觉得,人家娃明明想玩,你这当妈的为啥偏要按着人家睡?

  好像咱都是后妈,为了让孩子睡觉不择手段一样。

  但是天地良心,睡眠信号出现的时候不及时哄睡,下一个步骤必然是困极了睡不着哭的天崩地裂啊。

  怎么破?

  睡觉还用逼、还用哄吗?困了自然不就睡了?

  NO!

  让孩子困极了,然后“自动睡着”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睡眠方式,反而会让孩子反复惊醒,睡不踏实。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不肯乖乖跟困意和解的。

  他们揉眼了、哭闹了、到了睡觉的时间依然不睡,大都是觉得醒着可以玩的东西太多了,不愿离开当下玩耍的兴奋状态。

  所以,一旦发现睡眠信号(打哈欠、揉眼睛、眼睛无神、易怒)就应该把孩子带去安静封闭的卧室开始睡眠程序,培养睡意。

  关于哭闹

  出生的头几个月——”孩子怎么又哭了?“

  宝宝刚出生的几个月,最怕别人问“孩子怎么又哭了?”

  语气里带着责备、质疑、不信任,每次哭,每次都有人问。

  好像当妈的安抚不下哭闹就是失职一般。

  但,谁不是第一次当妈啊,娃只会哭,哭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原因有那么多,我们也很想知道为什么?

  正当你挥汗如雨努力安抚却怎么都摆不平的时候,旁人一句:

  怎么又哭了?

  怎么还哭呢?

  真是有如平地起一颗炸雷啊。

  怎么破?

  首先是做好强大的心理建设,内心坚硬的人是百毒不侵的。

  然后你可以非常严肃、非常认真、非常真诚的反问一句:不知道,我也在猜,你觉得呢?

  问完保证神清气爽,反正不管为什么哭,别人也只是问问而已,最后还是你这当妈的安抚,所以,不必废很多话。

  孩子长大一些——”你怎么老让他哭?“

  她要,你就给她嘛,

  他想抱,你就抱一下嘛,

  他不想刷牙,就明天再刷嘛,

  他乱扔,你就给他捡一下嘛,

  你怎么老让他哭?

  Excuse me?

  我?怎?么?老?让?他?哭?

  来,先跟C妈气运丹田,然后可以爆发了:每次给娃立规矩都有人蹦出来阻挠你、干涉你、指责你——为什么总跟娃过不去,老让娃哭?

  真的很气有木有?!

  怎么破?

  首先,规矩是一定要立的,一岁之后很多简单的规矩就可以立起来了。

  不知道怎么给小小孩儿立规矩的,可以参考这篇《还在等听懂后再立规矩?那就太晚啦!》。

  “孩子大了就好了”,绝对是个美丽的泡沫。

  所有不好的习惯纠正的越早越好,所有正确的行为开始的越早越好。

  别人该说说,你该立立,等养出一个有礼貌、守规矩的小淑女、小绅士时候,结论自然见分晓了。

  当了妈也得有点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心理准备啊。

  娃是自己的,嘴是别人的,你就当我是后妈吧!

  关于隔辈带孩子

  ”我们跟不上时代了,只有被嫌弃的份儿了“

  那天跟几个妈妈讨论,遇上哪种帮忙带孩子的长辈最让人头大?

  大家一致认为,竟然不是那种反驳你意见,指责你观点的;也不是那种不管你说什么都充耳不闻的;而是那种弱弱的来一句,我们跟不上时代了,只有被嫌弃的份儿了,实在看不了,我就只能回老家了…

  但这种所谓的“嫌弃”,有的时候也许只是抱孩子之前洗个手、不要亲孩子的嘴、不要嘴对嘴喂食物。

  每每这样,谈话就没办法再继续了,你不能发作,因为你可能完全没有脱离老人自己带的资本,但是心里的无奈、怨气、不甘心却压不住的往上蹿。

  怎么破?

  婆媳关系是一场最难的修行,干预隔辈养育,要借助三点:一个是丈夫,一个是权威,一个是别人家的故事。

  有的时候老人抵触来自晚辈的观点,只是因为晚辈表达方式不对,没让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对于比较敏感或者比较固执的长辈,比起下命令似的直接表达,旁敲侧击和迂回是更好的战术。

  首先,可以搬出权威。

  比如我说不能给孩子加盐,我妈可能不屑一顾,因为她觉得,你都是我养出来,你的经验能比我多多少?

  但是如果我把儿科学会的观点搬给她看,她就坚信不疑,还会迫不及待的给其他老头、老太太科普,那情景也是献宝一般。

  咱们公号很多朋友也说,自己怎么说长辈都不听,但有时候把科学育儿的文章默默分享了,婆婆看到了,就会默默改变。

  另外,老人们最爱听别人家的故事。

  比如“自己磕到了不能打桌子”这件事,如果当下直接告诉老人,打桌子容易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

  那她会觉得你公然反对她的教育方式,她没得到应有的尊重,难免心里不舒服。

  当你想改变这种行为的时候,不妨在事后找个机会不经意间编个故事。

  比如,从前我有个同事家的孩子,小的时候打桌子、后来打爷爷奶奶,最后上了幼儿园打小朋友,现在成了个小霸王,因为他总能想办法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觉得都是别人的错。所以有的时候宝宝应该承担的责任还是要让他自己承担的。

  其实,这样大家就都懂了。

  长辈们可能有些落伍,但是他们又不傻,甚至非常敏感,想让自己后代茁壮成长、出类拔萃的心一定不会比你少。

  最后,上述两项,让丈夫去跟他的亲妈表达,增效一千倍。

  今天这篇文章很长,但你猜如何?这只是其中的一半[捂脸]。

  后一半大家一起来参与吧,有什么想要分享的,文末来吐槽。

  吐完之后,咱想个破解之法,一起把随时随地会引爆的小炸弹变成昙花一现的小烟花!

  世界纷繁复杂、人潮川流不息,唯有内心强大安宁,世界才能得以平静!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