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我才拉黑父母6年,他们控制了我30年”北大高材生的父母真的养了个白眼狼?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2/2

我才拉黑父母6年,他们控制了我30年”北大高材生的父母真的养了个白眼狼?

  01

  春节来临,恰是游子们归家的时候,而网上一则关于北大高材生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归家的新闻吸引了不少人关注——他写下万字长文,来表达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过度关爱”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写下这篇长文的王猛(化名)有着“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等诸如此类的优秀标签,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可王猛却说,自己过得很痛苦,主动向心理学方向求学,来解决自己的抑郁情绪。

  王猛也试图跟父母沟通自己的心结,可他寄回家的心理报告并未得到父母的重视,王猛父母还觉得孩子小题大做,觉得王猛身上出现的问题并非他们过度保护导致。

  他母亲说:“要说掌控,他17岁以后就不在我们身边。现在34岁了,人生一半都在外边,如果前半程我们在掌控他,可问题出在这后面啊。照这样说,反而是掌控不够。”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王猛父母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错,他们所做的都是为了王猛好。

  在新闻下面的评论里,有一拨网友说:“王猛不孝,父母所作所为再过分,那出发点也是为了你好,不然怎么能把你培养得这么优秀?”

  也有一大批网友表示,理解王猛的心理创伤,自己也有类似的遭遇。

  在很多的中国家庭里,“为了你好”,就像是一个摆脱不掉的魔咒。

  02

  为了你好,用自己的经验和喜好来决定孩子的路。

  王猛提到,他的父母凡事喜欢包办。

  他小时候连穿衣服的选择也没有,即使学校需要统一着装,母亲也不管不顾,导致他在学校出丑;

  在择校时,也不给王猛自由选择的余地,强迫他留在一所不喜欢的学校;

  对于不让王猛跟外界有太多接触,老王的说法是:“学校外边,经常能看到一些学生在抽烟,有时候还打架,我们大院内就单纯得多。”

  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在学业选择上,王猛父母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替王猛做选择,不问孩子愿不愿意。

  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内心里产生了反抗和叛逆的情绪,但又碍于亲情而无法发作,最后转换成压抑的情绪。

  之前,在一个心理论坛认识朋友阿楠,他也是家境优渥、生活不愁,可是她也很烦恼,因为她喜欢新闻类专业,报考大学的时候且被父母强制要求改成了金融专业——父母觉得金融专业以后能吃香。可是,阿楠学得很压抑,而且因为兴趣不高,成绩也不好,又因此被父母批评说她“读书不用功”。

  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阿楠的情绪出现问题,为了不让自己更加深陷,她已经吃了一阵子抗抑郁药物。阿楠说,她想过转专业,可是如果那样,肯定会跟家里发生激烈的争执,她不想那样。

  阿楠的父母显然是为了她有更好的前途,才会让他去念金融。

  可是这种好,却成了压在阿楠身上的重担,很难卸下。

  03

  为了你好,却从未张开宽容的怀抱。

  有人用“情感的孤儿”来形容王猛——他在向家人寻求爱和保护时,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应。

  小时候,王猛因为不会剥鸡蛋而频繁被人嘲笑,父母也跟着数落他,这件事成了他心中的一个阴影。

  后来,王猛在学校里被欺凌,被打耳光、被抱摔、被言语羞辱时,父母也未给他情绪上的安抚。反而,当他焦虑难过的时候,父母却还被批评他心态不好。

  在很多父母看来,打压式的教育似乎更能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抗压能力,但我们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必须是在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足够好的情况下,这种打压方式才是有效的,不然,只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挫。

  在很多学生跳楼的新闻事件中,都能找得到类似打压式家庭教育的踪影——因为孩子担心成绩不好会被责骂,更内疚自己完不成父母的期望,所以宁愿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也不愿面对父母。

  这种打压式教育,看似为了你好的名义来锻炼孩子的能力,实则是残忍地剥夺孩子向父母寻求爱和温暖的权利,更无法得到安全感。

  04

  以“为了你好”的名义,掌握孩子的所有动向,不让孩子拥有自由。

  王猛提到,他高中最大的焦虑就是:如果成绩不足以考到远离家的大学,他在成年的门槛上会受到怎样的操控。他害怕以后的自己没有自由的生活。

  可即便到了大学,他还是被要求,跟北京的大姨保持沟通和联系,这样,父母就可以从大姨那边了解他们想要的消息。

  这样的行为,已经混淆了关心和控制的界限。于是,一边是父母毫无边界意识入侵孩子的个人空间,一边是孩子超强的自我防御,这样的相处模式很容易产生矛盾。

  明星徐静蕾也有一个超级强势的父亲,她也在采访里表露过曾经对自由的渴望:“家长太强势,但我心里绝对是埋下了渴望自由的种子,所以我现在很自由,而且甚至矫枉过正地要求自由。”

  曾经有多被压抑,就有多渴望自由。

  05

  为了你好的背后,是父母将孩子私有化的心态。

  其实从王猛的生活细节来看,王猛父母几乎替孩子做了很多决定,这种一手包办的家庭教育方式,看似是为了孩子好,扫清成长道路障碍,实质上却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觉得孩子所有的事物,做家长的都有决定权。

  在最近热映的电影《神秘巨星》里,尹希娅的爸爸也一点都不重视女儿的选择,无论是她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还是她未来的人生,甚至不经过她的同意,就把她嫁给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她爸爸纯粹把尹希娅当成私有物品任由自己处置,所幸尹希娅妈妈尊重孩子,而且愿意为孩子抗争,才没让尹希娅走上悲剧人生。

  纪伯伦在诗中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的方向盘应该把握在孩子自己手上,父母能做的,只能是遭遇岔路口的时候,提供一些引导和建议,而不是抢过方向盘替孩子开。

  为了你好背后,是父母要面子,彰显权威的心理需求。

  王猛的父母经常当着他的面炫耀:出去旅行的时候,不停地向别人介绍他如何优秀和“培养”他的经验;亲戚家开的酒店,想挂王猛的“北大学子”名头招揽生意,王猛父亲也不反感……然而,这些炫耀的行为在王猛看来,是很难适应,甚至是很尴尬的。

  王猛父母的确把他打造成了北大高材生,可是拿这种人设出去炫耀,无形之中会对被炫耀的孩子产生超大的压力——炫耀越多,期望也就越多,万一达不到期望,心里就会觉得愧对父母,产生自责的情绪。

  为了你好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孩子的努力。

  起初,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自然是无条件的,可如果一次次的信任换来的是不被尊重,那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大的伤害。

  其实,一开始王猛也是不想跟家庭决裂的,可是当他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尝试与父母沟通,希望父母也能认识到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时,他们却并没有重视,反而觉得是孩子放不下。

  这时,亲子矛盾激化了。就像网上那句非常戳人心的评论:“孩子在等父母道歉,父母在等孩子说谢谢。这就像一个死结,很难再被打开了。”

  父母觉得他们做得完全没有错,自然不会去反思;王猛也觉得自己努力过了,已经不愿再信任。

  最后,很想对爸爸妈妈们说一句:

  如果真的为了孩子好,就别再给孩子过“定制人生”了,也别再用“为了你好”的名义去框定他的生活,不要自己亲手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却埋怨他们不会飞。

  也愿每个孩子,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无论是优秀还是平凡,都能踏踏实实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就算有过不如意的过去,也别拧巴在里面不出来,唯有与自己和解,才能亲手塑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