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郭涛被指“太唠叨” 孩子犯错该咋处理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7-19

  郭涛被指“太唠叨” 孩子犯错该咋处理

    导读:对于孩子来说,大人总是很唠叨的,同一件事,总会说了又说,即便这件事,可能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可能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件事,也可能只因为某件你无心的过错……唠叨,似乎是我们在变身为父母之后就不由自主会做的事。

  郭涛被指“太唠叨” 孩子犯错该咋处理

  对于孩子来说,大人总是很唠叨的,同一件事,总会说了又说,即便这件事,可能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可能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件事,也可能只因为某件你无心的过错……唠叨,似乎是我们在变身为父母之后就不由自主会做的事。

  石头请求爸爸别再唠叨了

  郭涛的第一次唠叨,是在石头吃泡面时,不慎把泡面汤汁洒在了身上,他忙着帮石头换衣服,边换边念叨着“你呀,你呀,我就知道有这么一出!”“都多大的孩子了!”“石头你都多大的孩子了,多大的孩子了!”在看到衣服上的汤汁时,又忍不住再次重复:“你说你都多大的孩子了!”

  于是石头也忍不住请求了:“那你就别重复了!”

  郭涛的第二次唠叨,是在石头喝水时,不慎把水洒在被子上了。于是郭大爷怒了,首先就批评石头“你今天闯祸闯很多啊,你可不可以象一个大人那样,不要犯很愚蠢的那种错误好不好!”郭大爷此时还没见到“事发现场”,还不知道湿被子的程度。等到睡前整理被子时,才发现事态比较严重,于是爆发了:“你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回事你这是?” ——连字幕组都开始计算郭大爷说这句话的次数了。

  而石头呢,说出了他的心里话:“爸爸,我已经知道错了,你就别再说了!” ——其实孩子真的知道错了,孩子真的也很内疚。可是郭涛的碎碎念仍然在继续:“怎么喝个水怎么能弄成这样呢?!”

  父母唠叨不停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1. 使人听觉模糊

  反复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产生的不在乎。做父母不要只怪孩子不听话,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

  2. 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在家长的唠叨声中长大,大多数孩子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结果是父母唠叨越多,孩子防御能力越强。当孩子在心上构筑起唠叨“防火墙”,“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了。

  3. 教育效果低下

  反复说教,不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可使孩子养成“心理惰性”,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最终当再次出现相同刺激时,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甚至消失。

  4. 引发亲子矛盾

  唠叨是反复、单调的刺激,是对孩子精神上的疲劳轰炸,没完没了的重复批评只会使孩子厌烦,挑起孩子的敌意,使气氛紧张,矛盾更加激化。

  如何才能改掉唠叨的习惯

  1. 相信孩子

  每个孩子都想作个好孩子,有向上求进之心。一时表现不好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要和孩子一起面临问题,共同寻找改进的有效方法。

  2. 尊重孩子

  有的父母有很强的“控制欲”,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人生路线,有权利决定怎么做,没有必要处处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如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生活,我们应该觉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3. 就事论事

  孩子犯了错误,就告诉他错在何处,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我们就不用再说;孩子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我们就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我们的期望,同时尊重孩 子改变的过程。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千万不要陈年老账全翻出来从头开始数落,那样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

  4、抓大放小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大人操心,但有些事情是无关紧要的,随着长大,会自然改变。因此,家长不要那么琐碎、对孩子盯得那么紧,要把精力放 在孩子成长中的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习惯、方法等。说得越多,孩子听从我们的机会就越小,我们的威信也就越低。科学的方式 是: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其他的事情等这件事了结后再说;复杂的事情要分步骤说,先从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骤 说,完成这一步再说下一步。

  5. 适时放手

  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尽量不要参与,孩子做不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赖床导致迟到),孩子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需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我们提醒无效不妨放手,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

  6. 学会等待

  一些家长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自己一说,孩子马上听、马上改正,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其实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孩子就是孩子,他的心智和能 力没有发展到那么成熟,一些事情他可能还没有理解,一些事情可能暂时无法做好,做家长的必须要学会等待,允许孩子有反复。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 间不会因家长着急、唠叨而缩短。

  下面四种唠叨,您属于哪一种

  1. 关心式:家长“唠叨”的本意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实质上是不相信孩子,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不行,总是不放心。

  2. 命令式: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管教方式太过简单粗暴,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让孩子越来越反感。

  3. 习惯式:一天不唠叨就不舒服,不习惯,未想过好的沟通方式,也没有意识到唠叨的无效。

  4. 发泄式:自己心里烦或者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唠唠叨叨宣泄自己的情绪。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