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孩子“说不得”是很家长苦恼的问题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12/27

 孩子“说不得”是很家长苦恼的问题  有一位家长在后台留言:“我儿子4岁半了,他好像越来越脆弱,完全接受不了别人给他的建议。如果我们说他哪里做错了,他就会大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说不得”是很家长苦恼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在“赞赏教育”和“挫折教育”之间摇摆的原因。怎么办呢?还是我们经常说的思路:要想应对这种情况,先想想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孩子“说不得”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知道,3-5岁之间孩子开始对评价敏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或者说自我概念情绪)在幼儿期萌芽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自我意识情绪是比基本情绪(开心、伤心、生气、害怕)更晚发展的情绪能力,这些情绪会导致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或者受损,比如羞愧、自豪、嫉妒等。

  所以很多家长可能会注意到,3-5岁的孩子好像比2-3岁要“懂事”很多,同时好像也“容易哭”了,虽然不是2-3岁那种大哭大闹,但是家长任何一个批评和不满的眼神、表情或者语气变化,孩子就可能会红眼圈。

  当然不同孩子在应对这些自我意识情绪时的策略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当被发现做了错事以后,有些孩子可能是低头回避,有的孩子则有可能采取替代方法,比如用愤怒来代替羞愧。所以,就如同文章开头那位家长所说,一说孩子做得不好,他就会发脾气。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孩子的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是正常的,但是孩子如果应对这些情绪的产生,则和我们父母的养育和引导有关系。

  比如,同样是做错了一件事情,父母是和孩子就事论事讨论将来如何避免,还是不依不饶地“追究责任”?甚至是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把孩子和别人进行比较,希望让孩子“知耻而后勇”?这些不同的方法就会让孩子的应对模式逐渐变得不同。

  如何积极对待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指出问题,并希望孩子能积极对待这些问题呢?

  首先,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一点其实在很多时候都是适用的。我也不停反复和大家唠叨,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比一开始上来就否定攻击情绪,只希望解决问题要高效持久,也更有益于良好关系的形成和维持。

  有些父母朋友在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会首先毫不客气指出来:“傻瓜,不是这样的,你要怎样怎样……”,甚至有家长会说:“说了好多次,怎么还是做错,你怎么这么笨!”

  3岁以上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是紧密关联的,而这种自我评价又往往来自于和孩子关系亲近之人所传递的信息。身边的人如果传递的信息是否定他、嘲笑鄙视他,就非常容易让孩子产生羞愧情绪,而这种情绪会让孩子很难受,他想逃离。

  于是,很多孩子就会采用拒绝听父母的评价来逃避。而有些孩子发现如果他生气发脾气了,父母就会停下批评,他们就会将“别人说自己做的不好时发脾气”作为一种应对模式固定下来。

  我更推荐的做法是:不要把错误等同于孩子,更不要因为错误去否定孩子这个人。孩子自己在尝试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自己发现更好的办法,所以我们不要急于跳出来去告诉孩子哪里做得不好,怎么做更好。如果孩子没有发现,或者孩子向我们求助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将建议和肯定联合起来用。

  比如,我家哥哥有段时间很喜欢一起床就跑去妹妹房间把妹妹从婴儿床里抱出来(妹妹两岁多还在睡那个床),但是因为他个子不高,抱妹妹出来的时候其实就等于抓着妹妹的胳膊把她拖出来,所以妹妹很不舒服,而且有时候妹妹还没有睡醒,被吵醒就会很烦躁和哭闹。

  我和他聊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是先肯定他的意愿和情绪,再解决问题的。我会说:“谢谢你想要帮忙让妹妹起床,妈妈也知道你很想和妹妹一起玩。”然后我再指出更好的做法:“不过要是等妹妹睡醒了,我们再去帮忙就更好了。下次你听到妹妹喊我们了,我们再一起进去好不好?”

  他欣然答应,然后下次妹妹醒来以后,我搬了一个凳子在妹妹婴儿床旁边,对小包子说:“来,妹妹想要下来了,但是她的腿还没有那么长,你直接抱她也不太舒服,我们要怎么帮她下来呢?”

  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侧重事情的解决和改进,并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能更好地建立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是Carol Dweck提出的,是指不把一件事情的难易和成败看成是一个人的能力标杆,而是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而这个世界上也充满了有趣的挑战来帮助我们学习成长。

  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不会在遇到困难时急着否定自己,或者试图转移焦点希望让别人别发现自己“不聪明”,而是非常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并从中觉得很有乐趣。他们很喜欢挑战,因为可以学习新技能。

  很显然,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没做正确时就攻击孩子本人(“笨、蠢”),经常给予过度评价(“你这样做了就不是一个好孩子”,“你太让我失望了”……),或者暴跳如雷,孩子只会害怕遇到困难,也会很想逃避错误,自然无从发展成长型思维了。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