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争吵离婚孩子爬行试图阻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17

  父母争吵离婚孩子爬行试图阻止宝宝啦网小编为您介绍。

  对于很多人来说,孩子是两个人“因为爱情”而降临到人间的天使,是上帝给你们的珍贵礼物。不要轻视孩子这个感情的纽带,很多时候,原本磕磕碰碰的两夫妻,常常在孩子面前化干戈为玉帛。

  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少年轻的夫妻要么把孩子看得高于一切,不知不觉忽略了丈夫的心理感受和生理需求;要么无视孩子的存在,大吵大闹、相互揭底,吓得一旁的孩子哇哇大哭、不知所措;要么把孩子作为挡箭牌或泄气桶,在孩子面前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埋怨,完全不顾及孩子能否承受这样的悲情场面。

  曾经有人推荐一对夫妻到我这里咨询,刚好带着他们5岁的女儿一同前来。当母亲在我面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控诉丈夫背叛感情的种种“罪行”时,女孩的眼里一片空白和茫然,看不出任何表情的流露,既无悲伤,也无哀怨,与她母亲的哭哭啼啼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大概是受不了妻子的絮絮叨叨,丈夫忍不住还是跟妻子吵了起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恶语相向、互不退让。

  尽管女人哭得无比哀怨和悲伤,但男人无动于衷,几句争执过后,只是厌烦地转过头望着别处。到了后来,干脆丢下一句话:“这日子没法过,我们还是离婚吧!”女人见状,忍不住大声怒吼:“你休想,你敢离婚,我就死给你看!”说罢,冲向窗户……

  正当我们手忙脚乱地劝说这对夫妻时,突然发现他们五岁的女儿行为怪异,在地上乱爬。她父母见此情景,一起冲到孩子面前,抱起孩子。

  本来还好好地跟着大人走进来的小女孩,似乎完全不顾大人的争吵,突然间一个人在地上爬行。我看着心酸,心里猛的一震,这孩子“病得”不轻啊。

  我问他们,孩子平时喜欢玩这种在地上爬着走的游戏吗?

  “没有。”

  夫妻俩同时使劲儿地摇头。

  我盯着孩子母亲问道,仔细回忆一下,每当你们两人在家里闹离婚吵得不可开交时,女儿在干什么?是不是也会突然两手着地,满屋子爬行,完全不顾你们两人?

  这对夫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醒悟一般,连连点头称:“是”。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症状的意义”。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身上出现某些行为时,不一定是这个人本身有什么问题,很有可能与他(她)至亲的亲人有关。比如这个孩子,她从小就目睹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场景,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安全的遮阳伞、保护神,而这样两个他最信任、最有依赖的亲人,却要分道扬镳、不愿同时给他温暖和阳光时,这孩子的内心会充满了恐惧和悲伤。他试图用哭泣、拒绝饮食、拒绝睡眠等方式抗议,但他发现这样做,并不能改变父母分离的脚步或决心。

  假如有一天,父母争吵着要分手时,他心里一着急又不知如何表达,突然不小心跌倒在地爬行时,父母马上终止了吵架,竟然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抱起他,并将所有的关注点和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于是,短期内父母似乎不再提离婚的事情。

  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幻想,如果我的某些行为可以制止父母分离,我宁愿这样做。虽然他的主观意识里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他的潜意识里会引导他反反复复重复同样的动作或某种疾病的发作。而奇怪的是这种“人为”因素引发的疾病,不接受任何药物的治疗,或者说完全无效。

  从此,一旦父母吵吵闹闹要分手或一方执意离去、一方以死相逼,年幼的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重复曾经的动作——爬行。在年幼的他看来,只要自己出现这种状况,父母就会安静地呆在一起过日子,他也就会继续在这个安全的地方生活,就会得到片刻的安全感。

  写到这里,我内心一阵悲凉。

  亲爱的父母亲们,想过没有,当初,你们信誓旦旦走到一起;而后,不假思索生下一个孩子;如今,却因为缘分已尽而执意分道扬镳。

  试问,你们是不是很少想过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的内心承受力?

  虽然我见到的这个孩子有些特殊,但还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缘分已尽”的争吵中,忘记了孩子的存在和他们心灵所受到的伤害。

  孩子本来是夫妻俩相亲相爱的纽带,到了夫妻反目的时候,却鲜有人考虑如何安顿孩子千疮百孔的内心。

  虽然死亡的婚姻不值得我们留念,但婚姻死亡了,并不意味着就不顾孩子的死活。

  睁眼看看,那些爱无能的年轻人,那些“齐天大剩”的剩男剩女,并不是他们太挑剔,而是他们从小目睹了太多不太发生的悲剧。在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站台上,那些天生丽质的女生,情感生活坎坷波折,极度缺乏安全感,不少人都出自离异家庭。

  谁之罪?

  谁为她们的人生婚姻埋单?

  我经常说,婚姻有问题,离婚不是上策。

  不会经营感情,换人不换思维,不学习如何与爱人的相处之道,动辄以“离婚”结束感情的人,不管找多少个爱人,最终依然得不到真爱。

  不是世间没有真情,而是你不懂得如何维系一段来之不易的感情!

  来源:金苑博客

  以上是小编关于“父母争吵离婚孩子爬行试图阻止”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

TOP排行

  • 孕产
  • 喂养
  • 健康
  • 早教
  • 家长

最新文章

赞助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宝宝啦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18742号

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客服信箱:baobao.l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