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时下各种育儿法理念之异同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11/30

时下各种育儿法理念之异同  新时代的父母讲究科学育儿,然而,宝宝出生时并没有自带一本科学养育指南。等我们翻开自己买的书,发现:坏了!怎么每本书上说的都不一样呢?!

  各种育儿门派,德高望重久经考验的开山鼻祖,他们的说法都不一致,甚至简直就是截然相反。大神们互掐起来根本没有在怕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看育儿书的目的,不是照本宣科,更不是淹没在信息里无所适从更加焦虑,而是让自己能够区分出真正适用于自己和孩子的意见。本文就详细剖析一下,时下各种育儿法理念之异同,帮大家拨开一点迷雾。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各种育儿理念的创始人、履历和主要主张:

  亲密育儿法

  提出者西尔斯夫妇。威廉·西尔斯,医学博士,儿科医生;他的妻子玛莎·西尔斯,护士、母乳喂养咨询师。他们一起养了8个孩子,撰写了《西尔斯怀孕百科》《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等怀孕育儿类书。

  “亲密育儿法“提倡通过母乳喂养、和宝宝一起睡、用背巾背着宝宝等方式让父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

  程序育儿法

  提出者特蕾西·霍格。特蕾西是英国护士和畅销书作家。1992年移民到美国,“好莱坞超级保姆”“宝宝耳语专家”,被评价为“具有不可思议的能让宝宝平静下来的力量”。客户对象包括乔迪·福斯特,辛迪·克劳馥等人。

  程序育儿法提倡给宝宝建立一套吃(eat)——玩(activity)——睡(sleep)——你自己的时间(yourself)的作息方式,让宝宝有规律地作息,让父母的生活也能尽量保持正常。

  百岁医师育儿法

  提出者蕾拉‧丹玛(leila alice denmark)医生。世界上年龄最高执业医师的纪录保持者,103岁才退休,2012辞世,享年114岁。目前世面上并没有丹玛医师亲自写的书every child should have a chance的中文版,但有一些台湾地区的妈妈实践了丹玛医师的育儿理念,据此写了中文书。在这些书中,她是一位悬壶济世的好医生,睿智幽默,充满爱心。

  丹玛医师的主张跟程序育儿法有些类似,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享受生活,享受育儿之乐。

  宝宝主导育儿法(baby-lead parenting)

  创始人吉尔·拉普利,英国人,致力于婴幼儿喂养和儿童发展问题的研究。提出了blw(baby-led weaning宝宝自主进食) 和宝宝主导育儿法。

  宝宝主导育儿法的核心理念是认可宝宝有着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以及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的内在驱动力。让宝宝做主,累了就睡、饿了就吃,他想跟你黏在一起多久就任由他黏多久。宝宝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父母只需要与他保持步调一致,从宝宝的角度去看待和体会他的感受,相信他的直觉,并满足他的需求。

  接下来,我从一些细节讲讲,各种育儿法的异同。引言来自以下四本代表作品:

  关于进食

  亲密育儿法

  亲密育儿法特别强调母乳喂养,并主张按需喂养,饿了就喂,“我从不数我喂了多少次,就像我不去数我亲了多少次一样”。

  对使用安抚奶嘴保持节制,“我们要对那些方便的工具保持警惕”头几周宝宝只能接触妈妈的乳头。如果宝宝实在需要,就给他一个安抚奶嘴,但要节制,而且尽快扔掉它。

  奶嘴只能用于满足宝宝短时间的吮吸需要,而不是要推迟或者代替父母的爱。夜奶可以保留。

  程序育儿法

  按时喂养,头三个月3个小时喂一次,4个月后4个小时喂一次。夜奶尽量没有,可以采用睡前密集喂养,以及在自己睡觉前梦中进食的做法,让宝宝睡整觉。

  建议给婴儿使用安抚奶嘴,因为它能让婴儿自我安慰,这是一种重要的情绪适应能力。

  百岁医师育儿法

  按时喂奶,让母亲能好好休息,保持心情愉悦。不建议使用安抚奶嘴。不要夜奶。

  宝宝主导育儿法

  让宝宝决定想吃就吃,想吃多久吃多久。安抚奶嘴使用不当弊大于利。随时满足她的吃奶需求,包括夜间。6个月后添加辅食也是如此,从一开始就不要由大人喂宝宝,由宝宝自己喂自己(对,就是传说中的blw)。

  关于对待宝宝哭的方式

  亲密育儿法

  宝宝一哭就把他抱起来。对宝宝哭的原因保持敏感。

  程序育儿法

  强调做pc父母,patience&consciousness ,既要对孩子有耐心,也要保持清醒。在宝宝哭的时候,观察身体语言、倾听哭声、放轻松,然后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决定该怎么处理。

  百岁医师育儿法

  今天不让孩子哭,孩子明天就会让你哭。孩子想哭就让他哭,哭对他有好处。

  宝宝主导育儿法

  宝宝主导育儿法:宝宝不能等,要及时安抚宝宝哭闹。

  关于孩子的先天气质

  亲密育儿法

  尤其提到了一种高需求宝宝,超级敏感、放不下、不会自我安慰、精力充沛、整天想吃奶、经常醒来、不会满足没法预料,过度活跃,需求多。

  总之一句话,把大人累得人仰马翻,超级难搞的那种宝宝。

  程序育儿法

  程序育儿法则分类更细,分成了五种,天使型、教科书型、敏感型、活跃型、坏脾气型。

  当然程序育儿也对父母分成了五种,自信型、教条型、神经紧绷型、实干型、刚愎自用型。

  如果父母做得不好,则有可能让原本可能是天使或者教科书型的宝宝变成坏脾气宝宝。

  宝宝主导法和百岁医师育儿法对此未提及。

  关于睡眠

  亲密育儿法

  主张母婴同床。使用各种方式:轻晃、喂奶、背巾等方式哄睡孩子。及时响应宝宝的需求。

  程序育儿法

  主张吃——玩——睡的模式,把吃奶和睡觉分开,不要养成孩子依赖奶睡的习惯,减少夜奶,独立睡小床、不养成摇晃宝宝睡觉的习惯,如果宝宝睡眠不好,可以使用抱起放下法让宝宝睡整觉,但不主张放任哭泣的方式让宝宝睡觉。

  百岁医师育儿法

  先把宝宝喂饱,拍背打嗝,换上干净的尿布,然后放到床上睡觉。检查一下婴儿床,如果床上没有蛇,你就可以走了——意思就是说,别再吵宝宝了。

  宝宝想哭就让他哭,哭对他有好处。

  宝宝主导育儿法

  不要制定睡眠计划,由宝宝决定怎么睡。亲子同床。不建议使用安抚奶嘴帮助入睡。

  看完是不是晕圈了,为什么这些主张差距那么大?

  大神直接短兵相接起来,毫不客气的: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说:

  『那些人的初衷是好意,给你的建议却可能冷漠无情。

  比如「让宝宝哭好了」「一定要让他养成固定的习惯」「你不应该继续喂他了」和「别总抱着他,你会把他宠坏」,等等。

  如果你真的严格按照这些建议做,育儿就会进入「双输」状态,即宝宝否定了他的暗示信号作用,父母否定了读懂并回应宝宝信号的能力。

  最后父母和宝宝之间就会出现隔阂,这与亲密育儿法营造的亲近关系背道而驰。亲密育儿法的基础是敏感细腻的感情,而让宝宝形成规律会让父母变得不敏感。亲密育儿法,会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宝宝,而训练宝宝会妨碍这一目标。』

  而特蕾西则在《实用程序育儿法》里说:

  『逐渐培养信任以及仔细观察孩子的需要是极其重要的技能,但是,很多父母把敏感和高度警惕混为一谈,特别是那些因为宝宝的分离问题而来找我的父母。

  当我问起他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时,我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们认为要做好父母就必须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睡在他们的床上,从不让她哭。每次孩子发出咯咯吱吱的声音,他们立马作出反应,不会等一下看看是否只是婴儿的正常声音,还是孩子感觉不舒服了。

  即使他们不抱着孩子的时候,也会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孩子身边,只要他们一离开房间,孩子就会发脾气,到他们打电话给我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睡眠、自由以及朋友。』

  怎么样,怼得是不是很精彩?

  我很希望看到西尔斯和特蕾西进行一场面对面的辩论,让大家可以看到更多他们主张背后的思索。很可惜的是,特蕾西女士2014年因黑色素瘤去世。从她生前录制的“婴语”视频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很温柔优雅的女士,愿她在天国安好。

  如果二位知道,远在中国的他们拥有众多读者,并且为此展开了无数场“你冷酷““你圣母”的争吵,该如何感想?

  

  讲了那么多书本里的观点,讲讲我个人的体验。我在另一篇文章《从亲密育儿到自己入睡,是为娘变狠心了吗》有更详细的描述。

  一开始我是亲密育儿的忠实信奉者,按需喂养,奶睡、同床、抱睡、用背巾兜着孩子,“对宝宝做出快速反应”。

  但是在穆梓三个月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问题,每天晚上醒五六七八次(多得数不清),每次都必须吃点奶才肯睡。早上起床后不久就哈欠连天,白天的脾气也不好,总是睡不饱,总是气鼓鼓的,总是在要奶吃,寻求安慰。他只黏我一个人,不要奶奶也不要爸爸,有时候一抱他就扯着嗓子哭。

  当时要改变,我也过顾虑和纠结,很担心如西尔斯的书里所述,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但是综合学习了其他的理念后,我觉得不要过于教条。

  我采用的是类似于程序育儿的办法,从拉长喂奶间隔,规律喂奶和睡眠时间开始,培养穆梓规律的作息。夜奶也换了奶奶来哄,减少到了两顿。睡眠大为改善。

  在翻身的睡眠倒退后,我们考虑过用特蕾西抱起放下法,但是对我们并不适用,抱两次,宝宝觉得期待落空,更加生气。于是我们用了哭泣法,又有些类似百岁医师育儿法,三天实现了自己睡小床,白天晚上自主入睡,小觉变长,夜奶也断了(凌晨五点左右吃晨奶)。

  现在穆梓一岁多了,要说他缺安全感,见过他的人是没有人相信的,他是一个阳光快乐的皮猴子。

  综合起来,没有理念适合所有孩子。我身边个案,亲密育儿的比较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宝宝不太会自己睡觉。

  如果这种亲密充满了爱意去做,互动非常温馨,也自然顺其自然地没有了夜奶,非常甜蜜,那自然是不错;如果觉得自己都快如油灯耗尽,走到抑郁的边缘了,就不要担心所谓的安全感丧失问题,毕竟亲娘都快狗带了,难道指望后妈给孩子安全感吗?

  

  简单地概括,亲密育儿法和宝宝主导育儿法更主张以宝宝为中心,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更有安全感,更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而程序育儿法和百岁医师育儿法则强调由父母主导,安排规律的作息,宝宝才更有安全感,吃睡更安详,大人也更轻松。

  每一个主张背后都摆事实、讲道理,有科学数据,有心理学、营养学、儿科学等等依据,有多少年的经验,有多少个成功的案例,然而,为什么结论却有如此大的分歧?

  都说好了科学育儿,怎么科学连个标准答案都没有?

  是的。没有标准答案。

  我觉得,这要看我们到底如何理解科学育儿:

  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颁给了芝加哥大学的尤金・法马教授,以及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席勒教授。而这两个人在市场是否有效方面是持截然相反的观点的。

  同理,育儿是一门应用的学问。既然是应用,那么就不是像数学一样1+1必须等于2,等于3就是错误答案。

  这世上没有唯一正确的育儿理念,没有唯一的只需要闷着头笃定地执行的育儿真理,只有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法。

  人家亲密育儿,睡眠共享,母慈子孝;你亲密育儿,互相打扰,鸡飞狗跳;

  人家哄睡宝宝带着爱意,再累也甜蜜;你却被夜醒搞得满身疲惫,累瘫在地,几近抑郁;

  人家程序育儿,孩子好带,大人轻松;你强搬程序,接觉接到崩溃,只有抱起,没有放下;

  人家百岁医师育儿法,家里一片祥和;你照做,孩子在房间里面哭,你在房间外面哭;

  人家宝宝主导育儿,省事省心;你却培养出来一个一不如意就撒泼耍赖的宝宝;

  …………

  更可惜的是,明明已经不对劲,却非要教条地坚持到底,更被某些贩卖焦虑的人吓到,生怕自己的某一步会所谓“奠定一生灰暗的底色。”

  小平同志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科学育儿的目的无非是孩子健康快乐,自己轻松愉快。

  什么做法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就是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育儿法。

  如果学了一场科学育儿,结果反而神经紧张,忧思过多,那就完全背离了初衷。

  新手妈妈尤其要放宽心的是:孩子总能健康快乐长大的,不可能因为你照搬了某个理念,他就变成神童,也不可能因为你没做什么,就万劫不复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父母也都是独特的父母。

  对别人的育儿理念保持尊重,不要轻易去评判别人是“冷酷无情”“我有母性,你是不负责任的母亲”,保持开放的心态,世界不是只有井口那么大;同理,当自己觉得劳累不堪时,也要想想,是不是一定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更要想清楚,好多危言耸听的话,是不是只是在贩卖焦虑。

  轻松一点,天塌不了。

  你养的是一个孩子,不是一个机器娃娃,你读的是育儿书,不是精密仪器的说明书。

宝宝啦微信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