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欺软怕硬”的症结到底在哪儿?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11/27

 “欺软怕硬”的症结到底在哪儿?  关于孩子“窝里横”的问题,真的让很多妈妈很头疼:在家生气他的任性霸道、出了门担心他的胆小畏缩——这孩子怎么就不能平衡一下,在家乖一点、出门胆子大一点呢?

    孩子“欺软怕硬”是我在咨询中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

  一方面,当然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野蛮的“小霸王”,但他在家里活脱脱就是个不可理喻的家伙;

  另一方面,父母更不希望孩子在外面是个怕事儿的“受气包”,但孩子在学校却胆小懦弱、受人欺负,完全没有在家里的威风。

  家长找不到问题的“病根”,除了为孩子发愁、怒其不争之外,真的是一筹莫展。

  “欺软怕硬”的症结到底在哪儿?

  豆豆妈的烦恼

  3年前,我在咨询中遇到过这样一对母子。

  那年豆豆5岁。孩子的妈妈告诉我,说不知道怎样和孩子沟通。

  她和孩子经常为一点小事儿就怒火相向,孩子的脾气很大,一点都不输给妈妈。

  比如早晨起床,豆豆如果没睡够。明明能自己穿衣服,也非得要求妈妈帮忙,不帮就大发脾气。

  我在读咨询日志的过程中也发现,他们娘儿俩的相处状态是:妈妈总是先发火,提高嗓门呵斥。但最终总会被孩子所压制,孩子在对攻中甚至会骂人。

  但在外面,孩子就彻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表现得很小心,进入新环境要适应很久,不愿意尝试、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自信。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人家骂他,他就站在那里听,没有一点反抗。

  有一次,妈妈带豆豆去看电影。在售票厅门口,几个男孩子打起架来,妈妈很快就找不到豆豆了。急得妈妈大喊了半天,他才不知道从哪里出来。

  妈妈心里很不满,觉得这孩子怎么那么怕事,一看打架就要跑。

  妈妈的妥协种下病根

  随着咨询的展开,豆豆的病根逐渐浮现出来。

  豆豆平时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所以妈妈对豆豆的影响也最大。

  这是一位控制不住自己脾气,但又给孩子过多呵护的妈妈。

  孩子从妈妈身上学到了两样东西:第一,发脾气;第二,只要自己坚持发脾气,妈妈迟早会妥协,帮助他做本该由自己完成的事情。

  比如前面说的早起穿衣服。我让妈妈分析一下,孩子的情绪来自哪里?

  妈妈说了三点:没睡够、对妈妈不满、需要关注。

  我继续问妈妈:不管是哪种原因,孩子为什么要用闹脾气的方式达到目的呢?

  妈妈说,也经常会告诉孩子,你可以好好和妈妈说,发火没用的。

  我接着说:你这句话有道理,但没效果。发火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

  妈妈说:在他看来一定有用。他一发火,我就屈服。

  我总结道:对孩子来说,发脾气不但有用,而且简单,根本不用动脑筋。这个策略适用范围极广,简直是万能的法则:遇到困难,发脾气;心情不好,发脾气;需要关注,发脾气……

  如果孩子一直依赖发脾气的策略,久而久之,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就会落后于同龄的孩子。就算他想说,也未必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需要和主张。

  在这里,我想稍稍跑跑题,说两句帮孩子的问题。

  其实,许多家长都要面对这道两难的选择题:一味地帮孩子,孩子就会习惯性地找人帮忙。直接放弃,根本不动脑筋;完全不帮吧,在孩子确实不会的情况下,又会产生挫败感。

  我曾经问豆豆妈:除去发脾气的因素,你能否判断出,哪些他是真的不会,哪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

  这位妈妈说,她没仔细甄别过。

  其实,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当然,前提是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如果分不清二者的区别,结果往往是“该帮的没帮,不该帮的乱帮”。

  你想要个“小霸王”吗?

  再来看豆豆胆小的问题。

  电影院打架事件后,我也帮豆豆妈做了深入的分析。

  我问妈妈:你希望孩子怎样?

  她说,希望孩子还手,而不是一味地躲。

  我继续问:你觉得躲开不好吗?

  妈妈说“是的”。

  我让她说说理由,她说:男孩子不应该怕事!

  我从相反的角度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完全不怕事,结果会怎样呢?

  妈妈说:也不行,甚至有危险。

  的确是这样,我半开玩笑地补充了一句:黑社会的人,通常都不怕事,正因为如此,才会越走越远。

  我对妈妈说: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你是不想看到孩子受欺负。不过,我们指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目标清晰。我想,你真正不满意的,是孩子的策略太单一,只会躲避,希望他能审时度势、灵活应对。如果一味地告诉孩子别怕事,只是培养了莽撞的个性。

  我继续问妈妈:为什么孩子在家里那么强,在外面又那么弱呢?

  妈妈说孩子“欺软怕硬”。

  “欺软怕硬”的孩子生活在恐惧中

  表面看起来确实像妈妈说的那样,但“欺软怕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帮妈妈分析:在家里,孩子最常用的策略就是发脾气,到了外面,他再用发脾气的策略,会怎样呢?对方会像你一样妥协吗?

  妈妈说:对方会反击。

  我继续问:在家里最仰赖的策略失效,对方反击,自己又没有别的办法,孩子能怎样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能躲避。

  这位妈妈经常对孩子发火,已经做了一个负面的榜样;同时,孩子一发火就妥协,习惯性地迁就、保护孩子。让发火发展成为孩子唯一的策略工具。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大人不在身边,无法提供贴身的保护。而对待家人有效的办法,面对他人的时候又无效。孩子孤立无援,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也不知道怎样亲近他人。

  我们能想象孩子内心有多害怕吗?而且这种不安和不确定的感觉,会放大孩子的恐惧。说得夸张点,这简直是“羊入狼群”。

  当孩子在极端害怕、不自信的时候,仅仅从表面上鼓励孩子勇敢、别怕事。在事实上,是又把孩子推了出去,他的内心更加无依无靠。

  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要在家里遵守基本的人际规则和社会规则。不要随意地对孩子发脾气,也不要因为孩子发脾气就妥协。只有这样,他进入小伙伴群体,行为模式才不会受到挑战。而是获得接纳,这样才会一路畅通无阻。

  亲子之间,遵循基本的人际规则和社会规则,是对孩子最深刻的祝福!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