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4-21
新闻报道:孩子的外婆去看望外孙时,发现外孙嘴唇、牙床较白,于是就按当地传统方法给孩子放血,孩子牙床内侧、脖子、腹部、手指、脚指被扎了30几个针眼后,渗血不止,医院还曾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不过好在,经过全力抢救,孩子的情况已有所好转。
看完之后非常心痛!同时也想提醒各位家长,当宝宝的健康出现问题时,还是应该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千万别盲目使用偏方,会让宝宝置身危险之中。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害人”偏方。
坑娃偏方1、淘米水治鹅口疮
鹅口疮俗称“雪口”,因口腔粘膜感染白色念珠菌(属霉菌)所致,会让宝宝舌面或口腔里有乳白色的像絮状物或奶块样的东西,并且不容易擦掉。
宝宝生了鹅口疮之后,有些家长会用淘米水给宝宝擦洗口腔,他们认为这么做有“清热退火”的作用,但实际上会让孩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因为白色念珠菌是一种霉菌,在偏酸的环境中繁殖力很强。而淘米水是不干净的水,在口腔发酵后,会变为弱酸性,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繁殖,这就好比“火上浇油”。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制霉菌素片研成粉末与凉开水或鱼肝油滴剂或生理盐水调匀,拿棉签蘸取涂在患处,一般1-3天即可见效。在见效后再坚持继续涂抹3-4天,以免复发。
另外,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在妈妈的乳头上涂抹些药物以预防反复交叉感染,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应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清洗消毒,平时给宝宝勤洗手,注意宝宝的毛巾、口水巾、玩具等也要勤消毒。
偏方2、母乳治湿疹
母乳并不能治湿疹,反而会把宝宝弄成了“大花脸”。在门诊中,就经常能遇到因为涂抹母乳而导致皮肤发炎的宝宝。
婴幼儿皮肤娇嫩,血管丰富,脸上涂抹母乳,不仅容易滋生细菌,还会使汗腺口、毛孔堵塞,影响汗液、皮脂的分泌排泄,使宝宝患上汗腺炎、皮脂腺炎和毛囊炎等皮肤病。此外,湿疹多半是由过敏引起的,母乳中并不含有治疗过敏的有效成分,加上湿疹宝宝的皮肤屏障已受损,如果再涂以母乳,只会使皮疹愈发严重。
其实,治疗湿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日常皮肤润肤保湿,外用湿疹药膏,必要时可用糖皮质激素加日常润肤保湿,而且两者的使用比例是有一定讲究的。
偏方3、黄连水解胎毒
在有些地区,有用黄连水去胎毒的说法。这也是不靠谱的!
胎毒是中医的说法,而在西医眼中,胎毒多是指新生儿痤疮、脂溢性皮炎、婴儿湿疹、小儿黄疸等皮肤问题。而新生儿痤疮、脂溢性皮炎这些病其实并不一定需要治疗,一般经过3~4个月后就可以自己消退。
再者,黄连是大寒大苦的药材,具有抗菌、杀菌的功效,可作为清热解毒的药,但并没有特别说明能够解“胎热”。况且由于新生儿的消化道很娇嫩,肝、肾发育未完全,解毒和排泄能力很差,而中草药的成分复杂,大人的肝肾能够将其代谢掉,新生儿却吃不消。所以,给宝宝喂各种中药、汤水来“清胎毒”的习俗可有点不靠谱。
偏方4、银器煮水退烧
网上流传的“银器煮水”、“珍珠粉泡水”等退烧法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而且也不安全,家长千万不要盲目相信。
通常情况下,如果宝宝发烧在38.5℃以下,且宝宝的精神状态也比较好,家长可使用物理降温法来帮宝宝退烧,比如适当少穿衣服,少盖被子,多喝温水,让宝宝自然散热;如果体温在38.5℃以上,爸妈就需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了,比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如果服用退烧药后,孩子体温又很快烧起来,在两次服药间隔期,可以用温热的毛巾给孩子擦拭身体或洗温水浴,加快皮肤散热。
在宝宝生病时,家长千万不要盲目排斥就医。因为婴幼儿的病情多起病急、变化快,但症状不典型,而且无法用语言表达,坚持不给药、不输液很容易延误了宝宝的病情。
偏方5、烫伤后使用牙膏
烫伤是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在烫伤之后,很多家长习惯用牙膏、酱油或其它油脂来给宝宝涂抹,认为牙膏有清凉散热的作用。但实际上,牙膏、油膏等不仅会影响烧伤处热量的散发,造成感染,还会增加清理伤口的困难,并影响医生对创面的观察。
那么发生烫伤后该怎么处理呢?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远离热源并降温。因为滞留在衣服和皮肤上的热量不会立即消失,而会继续向皮肤深层传递,如果不对烫伤部位进行紧急降温,原本轻度的烫伤可能会变成中度,中度可能会变成重度!
一边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一边小心脱掉烫伤处衣物,如果衣物粘在皮肤上不能脱下,可以用剪刀剪开,不要强行脱下,以免对伤口造成损伤。脱掉衣服后,要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做完降温处理后,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是毛巾轻轻盖住伤口,然后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让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偏方6、撒盐治口腔溃疡
很多家长认为盐能消炎,所以当发现孩子有口腔溃疡后,就会给孩子的溃疡处抹点盐,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因为盐虽然可以消炎,但同时也会对溃疡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刺激,让宝宝产生疼痛感。
对于口腔溃疡,家长只需让宝宝保持饮食清淡并多休息,一般一周左右就会自愈。不过如果宝宝的口腔溃疡长时间不见好,或者总是反复发作,那就意味着身体其他部位出问题了,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相信,除了这些偏方以外,民间还流传着很多的偏方。建议家长不要轻易尝试,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自己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