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孩子学才艺该不该逼着宝贝坚持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4-26

 孩子学才艺该不该逼着宝贝坚持 每到周末,都是妈妈们最忙的时候,因为孩子放假了,妈妈们最忙的就是陪着宝贝奔走在各个培训班、补习班。

  对于很多妈妈来说,周末的休息比加班还累,真正平日上班倒还能感觉到好像休息了一下,因为白天孩子去学校了嘛!

  这就是当妈的日常。

  周六,六点还不到我就醒了。因为她说今天一定要早点叫她起床,不想再迟到又受罚吧!上一周因为去晚了,上课迟到了十分钟,下课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都可以回家了,她却被老师留下来解决迟到的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里能按时完成作业,能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上课不迟到,也不那么磨噌,我们总是不能理解。

  孩子为什么能听老师的话?在农家里却是另外一个样子呢?

  很简单,因为老师给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有规则、有约束,并严格执行。违反了就得受罚或者会掉队,小朋友们虽然年纪小,但自尊心和大人一样大的。而且,他们也会习惯按规矩做事。

  “小懒虫,快起床!小懒虫,快起床!”闹钟刚到六点就开始闹了。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闹铃声音太小了,还是天天这样叫,她已经将这个声音变成了催眠曲了,根本没反应。

  闹钟闹得都快没电了,我又叫了她三遍还是没有反应,后来,我就开始放音乐,一大早跟着音乐唱起歌来,尽管我的歌唱得不好,可为了让她尽快醒来,也就不管好不好听了,总比一声狮子吼要显得温柔得多了!

  让孩子在妈妈的歌声中醒来,是不是也感觉很好呢,她没有任何不乐意,也不闹情绪,这是最好的状态了。

  关于叫孩子起床,也是妈妈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晚上不想睡,早上醒不来。妈妈看着宝宝睡得香,都不不忍心叫他起床,可时间不等人,于是每天早上可能都要上演一幕戏。

  有的孩子甚至因为没有睡好,或者强行将他弄醒后发脾气、各种情绪,关于孩子的起床气,用哪些方法叫孩子起床,大家也可以查看相关文章孩子有起床气不用怕,找到原因,试试这五个办法

  孩子总是最爱玩的,玩是他们的天性。今天之所以总是起不来床,就是头天睡得太晚了。

  而睡得晚又是因为和豆豆一起玩的太嗨了,虽然豆豆小朋友才四岁多,可这也能让两个孩子一玩起来就不想分开,每次都想着难得有机会一起玩,看他们玩的开心也不忍强行分开。所以妥协了一次又一次:那再玩十分钟?再玩十分钟?

  可不管再玩多少个十分钟,对他们来说好像都不够。每次分开时,豆豆弟弟就要哭一大场。每次只要我在准备要走时,他总是会不高兴了,以前都是莫名的情绪大变,发一下小小的脾气,这一次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玥姐姐,我不想你回去,我舍不得!

  说着说着,眼睛水就已经溢满了眼眶,那样子真是萌到让人心碎哟!我差点就说:那好吧,再玩一会儿吧!可时间真的太晚了,都快十点半了,我们才依依惜别!

  孩子在小的时候和其他小朋友玩了总是不愿意分开,或者家里来了一个认识的客人,走的时候他不准客人走,每次总是哭闹,无论怎么哄都止不住,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恒存“这个概念的,对于他喜欢的人或东西,就不肯放开,因为他害怕失去。这也就是心理学上关于宝宝分离焦虑症的描述。

  无论是上幼儿园时不愿意和妈妈分开,还是与其他小朋友玩了以后不愿意分开,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所以,父母们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通过游戏的模式来让宝宝体验和明白,和妈妈分开是暂时的,放学了又可以见到妈妈;和小朋友分开也是暂时,好朋友只是回到自己的家里,大家只要想一起玩,可以再次约好一起玩。

  为了让宝贝体验“恒存”的概念,以下几种游戏妈妈们可以尝试和宝宝一起来做:既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又可以让宝贝理解物体的存在形态,关于存在与失去,发展宝宝从表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1、躲猫猫: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在感受到照顾他的大人不见时,帮助他控制焦虑感。认知心理学家把它视为宝宝依照形成物体存在、出现和消失的概念来玩游戏的一个方法,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来理解“恒存”这个概念。

  2、盒子的开关及藏物寻找:把宝宝喜欢的某个玩具或者零食放进一个盒子里关上盒子,让宝宝去找到这个盒子,并打开盒子就能重新得到他喜欢的玩具和零食。

  把某个东西放进抽屉,再和宝宝一起打开,关上,再拿出来,放进去,再打开,关上,让宝宝观察物体的存在状态,对于比较小的宝宝来说,他会发现无论是关上还是打开,这个东西是一直存在于抽屉里的,可以锻炼宝宝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宝宝更多的用抽象思维来认知物体的形式,体验“恒存”,减少宝宝的分离焦虑。

  孩子大一些就会不一样,也许,这种分离焦虑始终都是宝宝成长中必经的一个过程。

  “宝贝,早知道早上起床这么难,我们就该早点回家,早点睡觉的,你说是吗?”我对还懒在床上的女儿说。

  “不,不是这样的,现在也还挺早的啊,我这不起来了吗?”她立马接过我的话辩解。且以最快的速度起床了。

  收拾好一切,我们一起出发了。

  看时间也还挺早的,可当我们走进培训班时,已经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在那里了。

  许多的家长们都坐在大厅里等候,还没有到上课时间,有的孩子在看书,有的在玩,有的还在吃早点。

  从幼儿园起到初中都有:学画画的、跳舞的、各种文化课辅导的、手工制作、书法、围棋、胎拳道等等,我每次在那里都感觉培训班简直就是一个艺术的摇篮之家,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学者们、艺术家们、科学家们了,有些感动,有些感慨。

  这么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学习,有谁不是期待孩子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呢?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一无所长,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会显得更加被动。

  很多孩子还小或者还没有孩子的家长可能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家长都要给孩子报班?或许也有一些家长心里想着,我的孩子将来一定不要让他这么累,周末得让他好好的玩。

  可我们常说,环境改变人,当你的孩子真的到了那个年龄时,能一个班都不报的真的好少,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和爱都是相同的,不管是以培养兴趣为目的,还是以不输在起跑线为理由,到了周末,没有课的孩子已经很少了,显得也很孤单。

  而且,你会发现,没有课,如果家长又不能陪伴孩子一起玩,那么孩子就只能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和电脑,出去找小朋友玩也只能找到几个三岁以下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学校或者幼儿园里参加一些集体型的活动,家长看到其他的孩子们都是各显神通,各有所长,有的宝宝舞跳的棒棒哒,有的宝宝小小年纪,主持节目时落落大方,似有明星之范;有的孩子玩起乐器来味道十足。..。..

  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那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孩子,都是因为付出了时间和汗水了的!可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宝贝什么都不会时,孩子心里会产生想学的兴趣,家长心里也会有所动摇。这就是现实,在这样的环境里,总有一些事情就好像有人在着我们往前走一样。

  这就是蝴蝶效应吧。

  都说小时候不吃苦,长大了总有一个时间要吃苦的。这话也不错,现在想来,如果在我的小时候可以有机会学习一些特长,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也是极好的一件事。

  平日里无论是在我的扣扣群里还是碰到身边带着孩子的妈妈,都会遇到他们问一些关于报兴趣班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报合适?报哪些班比较好?如果大家想了解一下可以点此链接来了解![宝贝学习19种才艺的最佳适龄期]

  其实,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我们应该去支持。但是,无论孩子学什么,重要的是一旦开始就要去坚持。而坚持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要坚持的更应该是家长。孩子毕竟还小,如果他能有那么强烈的认识和理解,又何须家长的支持、鼓励和陪伴呢?

  有很多孩子学习才艺中途放弃,背后的原因一定是与家长有关的。要么家里有人总是不太支持,要么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有些不会或者做的不好时,家长批评过或者说过干脆不学了的话,对孩子要求太高,事事以专业的眼光和要求来衡量,最后可能让孩子失去了兴趣;

  或者家长自己太忙,从来没时间接送,平日也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兴趣培养,你愿意学就学,不想学了我们就放弃,一切听从孩子的一句话,而没有去了解孩子不愿意继续去学习的原因。

  很多孩子都是这一门学一学期,那一门学两学期,到头来一门都没有学好。我一直觉得,至少应该在某一门兴趣上坚持下来,因为这种学一两天又放弃的习惯,会造成孩子将来工作的时候不断的跳槽的习惯。因为遇到一点不顺或者小困难就要放弃。曾为孩子学才艺分享过这样一篇文章:孩子学才艺该不该逼着宝贝坚持?如果你正在这方面有困惑,不仿看一看,或许能有所启发。

  八点整的时候,随着音乐响起,孩子们都各自进自己所在的教室去上课了,大厅里瞬间变得安静了许多。

  有孩子的地方,就是一个童话的世界啊!

  孩子上课,家长们在外面有的玩手机、有的听歌,有的在那里睡觉,有的在一起聊天。孩子周末的学习,家长总得这样陪几年,孙杨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从四岁开始,他的妈妈就一直陪着他去学游泳的啊!

  “我们家儿子别的都挺好的,就是每次听写的时候总是要错”一个妈妈说。

  “我女儿在家里特别乖,怎么在学校就爱打人呢?“另一个家长这样说。

  他们看起来是在聊天,但其实也是各自说各自的。都在说孩子的问题。

  也许是出于共同的一些感受,我虽然也并不认识这两个妈妈,但我还是不由得插起话来。

  “记得孩子的语文老师说过,凡是生字、词语不过关的孩子,都是因为课文读的不熟练。你每天督促他熟读课文,只要课文确实读熟了,对生字和词语的理解会更好,这样记起来会容易得多,也不容易忘记。”

  我以为这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会很快被这个妈妈理解和接爱,并为她所用。可她说:那也不对呀,他在家里我报的时候个个都能写对,怎么一去学校就不会了呢?

  有这种苦恼的也并不是这样一个妈妈,或许还有很多。

  我们想一下,在家里面对妈妈,首先孩子心理上会比较放松,即使某个字一下子写不出来,还可以让妈妈给点什么提示,或者多一点时间,可在学校里,不可能这样。老师可能报的速度更快一些,对于不太熟练的知识,一旦心理处于紧张的状态就很容易丢失一些信息,无法及时的提取学过的内容。

  对于这个解释,那几个妈妈都默默点头表示赞同了。

  谈话间,课间休息时间到了。孩子们出来第一时间都是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喝水、吃东西,撒个娇,求一个拥抱。家长们做这些已经是一种习惯了。短暂的十分钟,孩子们吃好、喝好、玩好了,又能全身心投入到下半节课的学习了。

  虽然这是我今年的第一次陪同,可是在孩子三年级以前,从幼儿园中班开始,连续五年的周末时间都是在培训班里度过的。每次课学习的内容回家按照老师的要求辅导孩子复习,即使是学习某种才艺,如果只是靠每周两个小时老师教一下,孩子能掌握多少呢?

  “看来,我真的没有很用心的陪伴孩子呀,以后得改正,多点耐心,看儿子能不能有点进步!”当孩子们再次进教室学习后,那个妈妈接着我们的问题感慨道。

  “可是,我也很耐心在陪孩子啊,平日里每天陪他写作业,周末陪他上兴趣班,在家里感觉也挺好的,可一进学校就老有孩子跟我说她打人了!”另一个妈妈很不解的说。

  “你平时对她的要求是不是很严?”又一个家长问道。

  “还好啊,我们就这一个女儿,还是看得比较娇气的。我也在家里问了,她说她没有打过人。”她说,我到底该不该相信女儿呢?同学们说的是事实吗?

  “如果你确定孩子不会打人,那就是她的同学们在撒谎;如果她确实打过人,那她就一直在撒谎。”我说。

  “一个孩子要对父母撒谎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逃避批评;二是为了不损害自己想要的利益或奖励;三是为了维护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好小孩的形象。”关于孩子撒谎,也可以点击链接[孩子学会了撒谎?]详细了解孩子撒谎的心理和原因。

  听了这些,孩子妈妈沉默了,也许她还是过高的要求了孩子,经常对孩子是这样说的:“你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做个好孩子啊,不能打人,不能欺负同学,上课认真听讲。..。..”

  问题已经找出来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做个好孩子!可什么是好孩子?什么又是坏孩子?不能做到家长要求的那样,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孩子肯定会这么想。

  孩子在家长面前和在学校表现完全不同,这问题多出在家长身上。

  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太多,用爱绑架了孩子,没有给孩子一些尊重、理解。只要孩子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符合家长要求的言行就会被制止,被批评。

  而孩子的表现如果符合家长的要求,就被认为是好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便成为讨好型的人,只做父母所期待和要求的认为是对的事,而在学校孩子就用另一种方式来宣泄自己心中的压抑情绪,或者呈现自己本来的样子,以满足自我的意识和成长的需求。

  所以,做为父母,我们应该及时的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性格,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以此来限制孩子的发展,把孩子当成了一个泥偶。

  我们的爱,应该顺应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所有违背天性的行为,都会加倍返回给我们去承受更不能预想的结果。

  很多时候,给孩子一些机会,去尝试去体验,我们人生积累的经验也都是在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孩子也需要去通过实践来发展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能力。

  一说起孩子,家长们总是说不完的话题,长长的两个小时,感觉还没说清楚,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还没有解除心中的疑惑就要下课了。

  因为一个共同的愿望,才有那么多的话题。因为我们对孩子的那份责任与爱是相同的,才有每一次的分享与交流。

  无论是孩子的成长,还是父母自己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周末,收获不小。认识了好几个妈妈,在与她们的交流中,我们也各自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几个孩子也成了好朋友。

  都说现在的孩子很辛苦,平日里要上学,周末要上兴趣班。可是,比孩子更辛苦的是家长们,平日里白天要上班,下班后要带孩子,周末要陪孩子上兴趣班,遇到孩子要参加什么才艺展示或者其他活动,几乎一整天都得陪着孩子,全方位为孩子服务。课上完,还得挪出时间带孩子出去吃喝玩乐。

  养孩子,就是这么一路陪过来的,一路苦过来的。累,可只要看到孩子开心地在春天里奔跑欢笑,在学习上有一些进步,心里也很安慰、很开心。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