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12/18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

    导读:很多家长都会有此疑问: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里很乖,回家后却任性耍赖,判若两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规章制度,孩子在长期的遵守中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行为。而在家就不同了,没有约束,只有宠爱。所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很乖 在家却不听话

  图片来源:昭元儿童摄影(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常有父母抱怨,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时判若两人: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穿衣,按时睡觉,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可一回家就完全变了个样儿,任性耍赖,胡搅蛮缠。

  确实,看到老师在家长群里发的小视频,小朋友们一个一个都好乖,吃饭前双手背后,不乱跑乱动,午睡后自己穿衣穿鞋,俨然一个小大人。那么,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会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呢?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

  其实,对于这种现象,在很多小朋友身上都有所体现。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规章制度,而且这些规章制度都带有强制性,任何人都不允许例外,孩子在长期遵守的过程中,心理上形成了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行为。而在家就不同了,没有各种规定的约束,加上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妥协,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变得不听话了。

  很多时候,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问题却在家长身上。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晚上早早就要睡觉,自己看电视却看到很晚;家长要求孩子不挑食,自己却挑三拣四。类似的现象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却做不到,或家长的态度、方式不恰当,导致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

  所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应该制定一些简单、必要的规定,让孩子从小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学会自我控制。

  制定家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建立生活规律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孩子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活动都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不要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动就随意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

  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时,可以允许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须申明原因和具体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缘故,不至于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坏常规。

  制定行为准则

  家长可将良好的行为举止,制定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孩子通过反复执行内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

  例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吃饭时不许乱跑或边吃边玩;喜欢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玩具、看过的书要及时整理归位;未经允许不能乱动大人的东西;家里的电源插座、危险物品不能接触;家中来客人要懂礼貌;外出做客要主动问好;接受礼物、食品要道谢;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做游戏、下棋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不能因为怕输而耍赖等。

  提出劳动要求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常常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因此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动手,一切代劳;或者害怕让孩子自己做事会惹出许多麻烦,越帮越忙,所以为了省时省事,就事事包办。这样做一方面影响了孩子很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滋长了孩子过分的依赖心理,使孩子缺乏进取心。

  家长除了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还可视孩子的年龄大小规定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2岁的孩子可以帮大人拿递小物品;3、4岁的孩子可以摆碗筷;5、6岁的孩子可以折衣服、叠被子、买小商品等。

  其实孩子是非常乐意帮家长做事的,但由于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常常会好心办坏事。因此,培养孩子劳动不要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多指导、多鼓励,千万别说“帮倒忙”、“越帮越忙”之类的话打击的孩子的自信心。

  立家规,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力所能及;

  2. 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太多,孩子记不住;

  3. 标准一致,不可朝令夕改,让孩子无所适从;

  4. 坚持不懈,使孩子习惯成自然;

  5.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小么有话说:溺爱孩子,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从家长本意来说是爱孩子,可实际上却害了孩子。由于溺爱,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极易养成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因此,家长既要爱孩子,也要懂得怎么样爱孩子,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也要做到有理智、有分寸地对待孩子,把爱与教育结合起来。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